薑黃被人類使用已有4000多年歷史,印度咖哩中黃色的來源就是它,在古印度及中國醫學都曾使用薑黃來治療發炎性疾病、保護肝臟、皮膚疾病及創傷,現代醫學研究後也證實它主要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的兩大功能,根據美國知名期刊(J. Am. Chem. Soc.)研究指出,天然薑黃素(Curcumin)的抗氧化能力是生物類黃酮的2.33倍,維生素E的1.6倍及維生素C的2.75倍,能幫助人體對抗許多疾病,是具有多種功效的草本植物。
薑黃(素)被推薦的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
1.薑黃的獨特活性成分有豐富的醫療價值
薑黃萃取物 (curcuminoids)中的薑黃素(curcumin )是這裡的討論重點,是最具醫療價值的部分,大約佔重量的3%-5%,雖然不多,卻具有非常強的抗發炎及抗氧化能力,目前的醫學研究就是使用此成分為主
而薑黃素單獨使用時人體較不易吸收(動物實驗中發現口服吸收率僅有1%),因此拜現代科技之賜有許多增強吸收的配方,例如結合卵磷脂(Lecithin),或是添加胡椒素(BioPerine)、磷脂質(phospholipids)、植物原生的精油成分,都能增加數倍的生物利用率
2.薑黃素有益於憂鬱症
據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憂鬱症與癌症、愛滋病並列為本世紀3大疾病,終身盛行率約在16%左右,且具有45%的高復發率。由於憂鬱症患者的自殺率是一般人的8倍,且自殺已成為十大死因之一,因此更值得大家關注
憂鬱症並非只是暫時性的情緒,通常情況會嚴重到影響生活作息,開始出現無盡哀傷、失眠、疲勞、失去自我價值、性欲減退,甚至感到生命毫無價值等
一則雙盲對照研究(為期6周,對象為108位患有憂鬱症男性)發現,相較於單獨使用抗憂鬱藥物,薑黃素合併藥物不僅更進一步降低憂鬱指數(以漢氏憂鬱量表衡量衡量),還能減少發炎及壓力反應,並提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近期一則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6則臨床試驗)也指出,薑黃素有助於降低憂鬱症狀,特別是對於使用期間較長較且劑量較高的中老年患者。
3.薑黃素具有天然的抗發炎成分
發炎機制對人體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代表免疫細胞白血球正在執行任務,它能幫助人體對抗外來的病菌及幫助修復傷口,少了發炎這個動作,人體便無法生存,而短期的發炎是有幫助的,但如果外來病菌無法移除或痊癒能力受到干擾,就會演變為慢性發炎
現代醫學已證實慢性發炎是許多慢性疾病的主要成因,包括心臟病、癌症、代謝症候群、阿滋海默症及多種的退化疾病,因此對抗發炎是現代醫學用來治療疾病的常用方法,而薑黃素的強烈抗發炎能力已能比擬許多藥物,可同時抑制身體形成第二系列前列腺素及白三烯素,還能抑制細胞轉錄因子NF-κB的活性,對大部分的發炎及過敏都有效,但重點是幾乎沒有西藥帶來的副作用
4.薑黃素有益於關節炎
關節炎主要表徵為一處或多處的關節慢性發炎,並導致疼痛或不良於行。關節炎共有百種不同形式,其中最常見的就是退化性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其次是風濕性或自體免疫關節炎
由於人均壽命提升,老年人口增加,因此退化性關節炎正快速成長(十年來共提升26.6%),且60歲以上的男女發生率約是9.6%及18%,算是高齡化社會無法避免的疾病(主因有抑制發炎能力降低、肌少症、骨轉換率增加等)。
一則系統回顧(Systematic Review)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做出結論(包含8則隨機對照試驗),認為薑黃萃取物有助降低關節炎症狀(特別是疼痛及發炎相關症狀),且改善效果可與抗發炎藥物相比擬(如ibuprofen或diclofenac)。
然而實驗中所包含的樣本數量及研究品質均不夠充足,因此無法做出嚴謹的推薦結論,有待更多實證進一步確認
5.薑黃素與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阿茲海默症是最最常見的失智症類型,約占所有病例的60-70%,主要表現出漸進式的記憶、思考、語言及學習能力下降,末期時甚至失去自主能力,須由旁人照護
據估計,目前全球人口約有4千萬人罹患此病,但由於人口老化因素,到了2050年罹病人口將提升3倍,因此如何預防值得關注
截至目前為止,雖然發現薑黃素能從多種路徑影響及抑制阿茲海默症的形成(如抗氧化、抗發炎及抑制乙型澱粉樣蛋白),但相關研究大多侷限於動物及體外研究。
而人體研究則尚未出現預期效果,普遍認為與吸收困難、生物利用度和使用的時間和長度有關
然而,目前已有更多新專利技術能增加薑黃素的生物利用率、血腦屏障穿透率及半衰期,因此有待未來人體研究進一步證實其效用
6.薑黃素有保肝效果
肝臟是人體最多功能的器官,除了能排除各種內外源毒素,也是重要的新陳代謝中心,具有產生能量、合成營養素等功能,可說是除了生小孩外,什麼都會
肝臟因具有優異的再生功能,即使受到損害都能自行修復再生,不過當受損達到一定程度,便容易引發各種肝臟疾病(如肝炎、脂肪肝、肝癌、肝硬化等)
氧化壓力在肝臟疾病扮演重要角色,而薑黃素因具有特殊抗氧化及抑制NF-kB 轉錄因子的機制,因此護肝效果目前已在多則研究中被揭露,具有防止多種毒素損壞肝臟的功效(如黃麴毒素(aflatoxin)、鐵過量、抗生素、酒精、致癌物"硫乙醯胺"四氯化碳等),但大多屬於動物及細胞實驗。
另外,其它研究也相繼發現薑黃素具有抗脂肪肝、逆轉因四氯化碳所引發的肝纖維化的效果,但因屬動物研究,因此仍待更多人體實驗進一步證實
7.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Dyspepsia)
消化器官是維持生命最重要的機能,在吃下食物後,所有的養分吸收均仰賴它,就像是一棵大樹的樹根,負責吸取營養,讓生命茁壯
但處在這個任何事都講求效率的社會中,連吃飯這件人生的享受,也開始快轉,讓人開始狼吞虎嚥,暴飲暴食,後果就是不僅沒享受到食物的美味,還常造成腸胃功能失調,引發腹脹、腹痛、噯氣、胃灼熱等症狀。
而醫學上也將這些症狀定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也就是經過精密檢查後排除(腸胃潰瘍、發炎、腫瘤)等器質型疾病。據估計,在臨床上每10個反應消化不良的病患中,就有7人屬於功能性消化不良,影響國人生活品質甚鉅
在中國及印度的古醫學中,薑黃就被視為消化功能促進劑,具有抗菌、抗發炎、(刺激膽汁分泌,改善脂肪吸收)、減少脹氣、改善潰瘍的效果
一則隨機研究發現,消化不良患者連續7日服用薑黃後,有87% 的患者表示腹痛、脹氣、噯氣等症狀有改善(相較於對照組的53%)
8.薑黃素能預防甚至對抗癌症
癌症在現代社會就像個傳染病一樣,雖從不認為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在各種環境毒素的滋長下,已成為國人最大死因之一
眾多的研究發現薑黃素能從多種細胞分子層面的來抑制癌細胞的發展,研究指出它能減少癌腫瘤的血管增生及擴散,能進一步導致癌細胞凋亡
再一則針對大腸癌癌前病變的研究發現,每日攝取薑黃素就能有效減少40%的異常腺窩病灶(Aberrant crypt foci),是頗具前景的防癌成分
9.薑黃素具有減肥效果
統計發現,光是美國就有近半成年人及三成孩童過胖,造成嚴重的醫療問題。而減肥不僅是出自於愛美,而是因為過胖會大大提高癌症、心臟病、糖尿病及老化的機率
最新研究發現,薑黃素對於脂肪細胞有多種調節能力,能幫助你瘦得更快也更健康
- 抑制脂肪細胞血管新生,促進脂肪細胞凋亡:脂肪細胞與癌細胞類似,都需要透過血管新生途徑,才能獲得營養,壯大聲勢。據估計,每公斤脂肪需要3.2公里的血管供養,而薑黃素在動物實驗中發現,能抑制血管新生,間接餓死脂肪細胞
- 抑制NF-κB 轉錄因子:NF-κB是細胞中調節發炎反應的一種蛋白複合體,與代謝症候群及肥胖有正向關
- 調節脂聯素(Adiponectin )與瘦體素(Leptin )分泌:脂聯素與瘦體素是脂肪細胞所分泌的一種激素,與新陳代謝,發炎反應及胰島素抗性有關5。一般認為瘦體素抗阻也是造成肥胖的成因之一。
10.薑黃塑能提升BDN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y factor,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改善大腦功能,減少腦部退化
早年我們認為腦神經細胞在過了童年之後就不會在增長,但現在醫學發現答案是會,神經細胞還是能在大腦的某些部位形成新的連結,而且還能增加數量,而BDNF (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是驅動神經細胞增長的要素之一
BDNF (腦衍生神經滋長因子)是一種幫助神經生長的蛋白質,能調節腦中神經傳導物質,神經元的分化、成長與重塑都與之有關係,而許多腦部疾病如憂鬱症與阿滋海默症都與它有關連,而薑黃素在研究中也被發現能提高BDNF 的水平值,因此藉由服用薑黃素能逆轉甚至預防腦部相關疾病,而且還能改善記憶力,讓我們的大腦運作得更順暢
11.薑黃素能降低多種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
腦心血管疾病長期以來是國人致死原因第二名(僅次於癌症),較常發生於腦部的是中風,發生於心臟的是心肌梗塞與心絞痛,而這些疾病的主因大多不是器官功能衰退,而是來自於血管的老化
血管老化的主要原因來自於內皮細胞受損(endothelial dysfunction ),內皮細胞位於血管內側,具有保護及活化血管功能,而這功能一旦異常,將造成循環障礙、高血壓、血栓甚至是動脈硬化(進而引發心血管疾病)
數則研究發現,薑黃素能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且效果甚至不輸給降血脂藥(atorvastatin )
另外,薑黃素也能減少發炎反應,發炎是目前醫界公認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在一則研究中發現,121位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的患者,在手術前後分別使用安慰劑或每天4g的薑黃素,統計後發現患者減少了65%的心臟病發生率
12.薑黃素能加強血糖控制,有益於糖尿病
第二型糖尿病為目前最為常見的糖尿病,患者體內產生胰島素的能力並非完全喪失,而是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已失去敏感,導致降糖作用大打折扣,呈現一種胰島素相對缺乏的狀態
而血糖一旦長期過高,血管的內皮細胞便容易受損,引發動脈硬化,是造成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的首要原因
而糖尿病的治療一般都以控制飲食及加強運動為主,而藉由服用薑黃素,能讓血糖更容易控制
在研究中發現服用薑黃素,能活化AMPK(效果是常見降糖藥物Metformin的400倍),具有並改善胰島素敏感度、預防及改善糖尿病的效果。
AMPK為促進能量代謝的輔酶,能抑制肝臟的糖質新生(Gluconeogenesis)並促進葡萄糖吸收,是目前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重要分子標耙
13.薑黃素能延緩老化,減少老年退化性疾病
氧化壓力或稱自由基導致的破壞,是造成老化及退化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抗氧化劑就是我們的武器,能中和自由基的危害,只要有足夠的數量,就能延緩老化,預防阿茲海默症、動脈粥狀硬化、高血壓、關節炎、癌症等疾病
而薑黃素本身就是強力的抗氧化劑,因此對於延緩老化及預防退化性疾病都有非常多的幫助
14.薑黃素能增加身體抗氧化劑的存量
氧化損傷被認為是老化與許多疾病的成因之一,是由於自由基攻擊細胞組織造成的損傷,自由基是不穩定的成對電子,當它攻擊細胞膜時會氧化細胞,造成損傷,而抗氧化劑,顧名思義,就是保護細胞組織,免於受到自由基的氧化
由於薑黃素特殊的化學構造,使它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還能促進體內抗氧化劑谷胱甘肽的合成,保護細胞免於自由基的傷害
薑黃(素)有副作用嗎?
薑黃與所含薑黃素一般在建議劑量下使用被認為是安全無虞的,但仍有部分副作用曾被報導,常見如腸胃不適、噁心、頭暈、腹瀉、頭痛及皮膚過敏
一則第一期臨床試驗(Phase I clinical trial)指出,連續3個月,每日8克薑黃素,呈現耐受良好,未有毒性反應發生。
在大腸癌患者身上觀察到,可能造成部分檢驗數值上升(但未確定是否與癌症進展或薑黃素服用相關),如alkaline phosphatase與lactate dehydrogenase。
安全注意事項(禁忌)(以下8種狀況請特別留意)
- 孕婦、哺乳婦女、幼童及有肝腎功能障礙者勿使用(因安全性仍未知)
- 可能增加尿液中草酸濃度,對於易感個體(susceptible individual)來說,要小心服用,以免增加腎結石的發生。
- 貧血患者或血液中鐵含量較低者請小心使用,大劑量可能阻礙鐵吸收。
- 患有膽囊疾病者勿使用,如膽結石或膽管阻塞,可能引發症狀惡化
- 薑黃具有抗凝血效果,應避免於手術前2周使用,還有也不能與抗凝血藥如華法林(warfarin),抑制血小板藥物(clopidogrel)及阿斯匹林(aspirin)合併使用,會有瘀傷和出血風險
- 消化性潰瘍、胃食道逆流患者請小心,可能造成症狀惡化或干擾 抑制胃酸分泌藥物的作用
- 糖尿病患者或服用控糖藥物者請留意,可能加強藥物作用並引發低血糖
- 動物研究指出,超大劑量的超量服用造成睪固酮(Testosterone)下降,可能影響生殖能力(但尚未有人類臨床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