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神》這部電影很多朋友都看過。

我也看過,而且看了很多很多遍,算起來大概有三十多遍。這應該是周星馳電影裡我看過最多的一部了。

這麼多遍看下去,非但沒有心生厭煩,反而越看越有意思,歸根結底,還是我眼裡的《食神》和別人眼裡的不太一樣。

《食神》是什麼電影?喜劇片?恭喜你,百分之九十的觀眾和你想的一樣;

美食片?對了,你就是剩下的百分之九;

神話片?朋友,你這麼腦洞清奇,我想和你做朋友。

知乎上有個問題叫:什麼是富人思維?

在我看來,《食神》這部電影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解答。

《食神》其實很大一部分是一部很有意思的,講述商業社會規則的商戰電影。

它深刻地揭示了飲食大亨史蒂芬周從不可一世到窮困潦倒最後東山再起的故事

與其背後至今依然有效的商業遊戲規則和詭譎殘酷的商業競爭。

電影裡,史蒂芬周剛一出場,就來了本色表演,立刻就是一個不可一世的暴發戶模樣

好似這段,把叫好好味的楊師傅罵的狗血淋頭。囂張,傲氣,不可一世。

我猜這種形象哪怕是資深的星迷都很難喜歡:尤其是見慣了周星馳以往的小人物形像以後,更難適應這樣不可一世的史蒂芬週。

但並不代表出場的史蒂芬週所表現的不是一個成功的商人。他雖然脾氣不好,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擁有絕佳的商業頭腦。

1、善於利用輿論造勢

在電影的開頭,周星馳就舉辦了一場廚藝評論大賽————他究竟是天上的神仙還是地獄的使者?沒人能知道。

爾後,撒尿牛丸也是利用了這個套路——撒尿牛丸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呢?

好吃、新奇又好玩。

不僅利用媒體進行宣傳,還拉來媒體進行造勢——當然受采訪的群眾都是有過安排的。

『 像乒乓球這樣有彈性的牛丸,現在全香港有誰不知道啊?——這種套路可以說是當代創業者忽悠投資人的鼻祖了↓

2、制定產品策略得當

在初步獲得成功之後的史蒂芬週並沒有滿足,而是立刻拿所有店鋪去抵押貸款。表面上是開分店,實則是用於批量生產罐頭。因為他知道,像撒尿牛丸這樣的街邊小吃無論開再多分店銷量都是有限的,而只有生產罐頭,利用所有便利店來銷售才有會迅速量產工業化。

同時,在電影中的他還把他的死對頭將了一軍——你以為我會和原來一樣去開分店,然後再做成集團?

我偏不!

這一點我在知乎專欄裡有提到過:電影中三個人對賺了錢以後的怎麼花錢就代表了三種處理財產的方法。

雙刀火雞是及時享樂型的代表。

這位鵝頭叔已經有了初步的投資意識,但是骨子裡依然是小市民想法。

而我們的史蒂芬周則是.....

看到沒有,史蒂芬週打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小打小鬧,而是早早就做好了計劃:

從小作坊式量產→批量生產→集資融資→整合上市→分開上市

看到這裡,我不禁要站起來鼓掌。

誰說史蒂芬周是食神?他明明就是個商業頭腦絕佳的天才!

所以史蒂芬週這個人,就算跌倒了,就算破產,窮困潦倒,只要抓住一點點機會依然是可以爬起來的。這就是所謂的富人思維

3、危機公關與商業陷阱

史蒂芬週既然如此天才,那麼他有沒有缺點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們從他第一次失敗中不難看到這一點。史蒂芬週的致命缺點在於他的產品涉嫌虛假營銷和個人能力不足。

我知道很多人會說史蒂芬週很自大,很狂妄,可是就算在撒尿牛丸時期他也獨斷獨行地制定了很多戰略,這些戰略都很成功。

在現實裡來說,喬布斯也很自大,但是蘋果依然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之一。在有能力的人看來,自大和獨斷往往只是瑕疵,而不是缺點。

史蒂芬週採用的戰略是輿論炒作營銷和個人偶像營銷。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他的致命缺點正是來源於此。

這樣的推廣方式問題在於一旦碰到信任危局,群眾的不信任和質疑就會和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壓垮他

口碑的反噬往往導致一個品牌的迅速崩塌。更何況還是涉及了食品安全和個人履歷造假這兩個巨大問題,所以他的失敗是必然的,只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這也是後期他努力補足的一點,有了過硬的產品素質,加上個人進修。學成歸來的史蒂芬週既有強大的商業頭腦,也有強大的個人能力。這個時候的他連自大的性格都改掉了,悟出美食的真諦。

這時候的白髮魔史蒂芬周是真正能夠制霸飲食屆的男人。

但是,儘管如此,電影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特別有意思的結尾:儘管有神仙幫忙,史蒂芬週還是在抹黑和陷害下輸掉了比賽。

問題是,《食神》終究只是一部電影,還是一部喜劇電影。可現實生活中呢?陰謀和不擇手段永遠是商戰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商戰邪惡,人亦然。

因此,不如放下,去尋找那在燈火闌珊處的人兒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龍1314 的頭像
    子龍1314

    MC子龍の雜物堆

    子龍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