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主要是由「錳」、「鉻」、「鎳」、「鉬」這4種金屬元素所組成的合金,每個元素含量的多寡不同,又分有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
 

 

錳(防鏽、抗腐蝕)

鉻(防鏽)

鎳(抗腐蝕)

鉬(抗腐蝕)

200系列

5.5-10

16-19

3.5-6

-

300系列

2.0以下

15-26

6-28

0.5-7

400系列

1.0以下

11-32

0-0.6

0.4-2.5

註:不鏽鋼金屬成分百分比% 
 

鎳是為了防腐蝕,鉻是為了防鏽,這兩種材料都比錳的價格要貴,比如鎳是每噸 10 多萬元,而錳每噸只有1萬元。錳主要是起消磁作用,但錳的價格相對便宜,很多不鏽鋼鍋都會多加入錳來替代鎳、鉻等材料。含鎳較多的300系列不鏽鋼抗鏽蝕的能力,要比200系來得好;200系以「錳」代替「鎳」來防鏽,有可能增加危害健康的風險,錳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是構成體內重要生理作用的酶,正常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入錳 2.5~5 毫克,屬於安全範圍。但若攝取錳過多(如長期接觸錳化物時)可能造成中毒,臺灣臨床上雖然還沒發現錳中毒個案,但如果攝入過量的錳會造成神經系統疾病,如行動障礙、心智與情緒的異常,不得不謹慎以對。
 


那麼該如何挑選可讓人安心使用的不鏽鋼餐具呢?

 

不鏽鋼含錳測試 DIY:
要在家自行檢測不鏽鋼是否含錳其實不難,坊間有許多民眾會利用電瓶強化液稀釋後製成電解水檢測劑(電解水+電池+電極線),不過電瓶強化液中含有硫酸,還需要掌握調製的比例,因此這邊使用現成不鏽鋼錳含量檢測液,快來看看如何檢測吧!

Step 1:準備家中需要做測試的不鏽鋼餐具,擦拭乾淨去除污漬,備妥不鏽鋼錳含量檢測液。 



Step 2:將檢測液滴 2-3 滴於受測餐具上,靜置約1~2分鐘,觀察液體是否產生顏色變化。 



Step 3:不鏽鋼中若溶出錳元素(錳二價),檢測液會變成粉紅 / 粉橘色,變色越快、顏色越明顯代表含錳量越高。 



一般情況下 200 系列不鏽鋼含錳量高,滴下檢測劑在幾秒到 1 分鐘內就會產生變色(溶出錳二價),也代表其耐腐蝕性差,容易生鏽;而 304 不鏽鋼三分鐘以內都不會變色,頂多被檢測液覆蓋的地方不鏽鋼材會稍微變深,也是符合不鏽鋼食品器皿法規的最佳選擇。 




針對其他不鏽鋼餐具做的檢測結果如下:
僅標示材質為不鏽鋼,但未標明不鏽鋼型號的刀具和餅乾模型滴下檢測液後約 20 秒左右即產生變化。 

由於政府「沒有」強制規定廠商列出不鏽鋼系列標準,因此民眾在購買不鏽鋼餐具或鍋具時,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 挑選標示日系規格 304 不鏽鋼型號產品,只寫出不鏽鋼或者標示不清的多半為成分有問題的不鏽鋼製品。(其中歐美編號 18-8 前面的 18 代表鉻的百分比含量,而 8 代表鎳的百分比含量)
2. 不鏽鋼常看到霧面與亮面,亮面因表面有拋光或電鍍,品質比較不好,而 200 系列不鏽鋼常以亮面製成掩蓋瑕疵。
3. 選擇較有信譽的大品牌不鏽鋼製品,別貪小便宜買雜牌的不鏽鋼餐具。 

雖然根據科學指出,沸點須達到 196.2 度以上錳才會從不鏽鋼釋出,但許多酸性物質也會讓不鏽鋼的錳容易釋放出來;而是否具備磁性已無法準確判斷不鏽鋼的好壞,有些不鏽鋼經過熱處理會產生變化,純度高的不鏽鋼也會出現磁性,因此建議大家如果想檢測家中不鏽鋼餐具是否含錳,可以參考上述安全便利的檢測方法唷! 

正常人每天所需的錳食用量在 2.5~5 毫克,所以從表一的金屬成分比中可以看出,300系列以上的不鏽鋼餐具,錳含量在使用上是相對安全的,為了避免買到不安全的不鏽鋼餐具,在購買時一定要看明標示,如果沒有標示材質型號,就不建議購買。以上的挑選建議,除了便當盒外,在其他不鏽鋼餐具,如不鏽鋼鍋、碗、筷子等也都適用。

此外,餐具中的錳,由於抗氧化程度不足,因此在洗滌時,不要使用強鹼性的洗潔劑,另外也儘量不要使用鐵製鍋鏟,以免刮傷餐具表面。最後,雖然不鏽鋼好像很耐用,但是仍有一定的使用期限,如果發現便當盒凹凸不平,或是一體成型的凹摺處有不平,表示已經受損,該是汰舊換新的時候了。

編註:臺大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暨中華民國毒物學學會發言人 姜至剛

 

 

      200系列    [鉻-鎳-錳 奧氏體不鏽鋼,錳含量>5%] 工業用,不可食用  

此種不銹鋼主要應用於工業建築,像是鐵窗、鐵門、樑柱等。

有些不肖業者為了降低成本,將此材質用於餐具器皿上

但由於200系列延展性不夠,難以拉伸成型,便添加過量的「錳」,讓其延展性變好

但錳含量過高的不鏽鋼餐具(通常是201、202,含錳量為5~10%),遇酸或遇熱時可能會溶出

對健康有疑慮,恐影響生殖力。

 

       300系列  [鉻-鎳 奧氏體不鏽鋼,鎳含量>7%]  食用級  

型號301:延展性/焊接性好,抗磨性和疲勞強度優於304不鏽鋼,常見產品如:彈簧、鋼構、車輪蓋。

型號302:耐腐蝕性同304,由於含碳相對要高因而強度更好。

型號303:通過添加少量的硫、磷使其較304更易切削加工。 

型號304:最常應用於餐具的食品級不鏽鋼,成分為18/8(18%鉻+8%鎳),含錳量低於2%。抗腐蝕性好,穩定性較佳,最適合用來烹煮。

常見產品如:耐蝕容器、餐具、家俱、欄杆、醫療器材。

無磁性,當雜質含量高時,加工後偶爾會呈現弱磁性,無法藉由熱處理方法來改變其金相組織結構。

台灣生產製造(MIT)幾乎都是304 。 

型號304 L:與304相同特性,但低碳故更耐蝕、易熱處理,但機械性較差適用焊接及不易熱處理之產品。

型號304 N:與304相同特性,是一種含氮的不鏽鋼,加氮是為了提高鋼的強度。

型號309:較之304有更好的耐溫性。

型號309 S:具多量鉻、鎳,故耐熱、抗氧化性佳,產品如:熱交換器、鍋爐零組件、噴射引擎。

型號310 S:含最多量鉻、鎳,故耐熱、抗氧化性最佳熱交換器、鍋爐零組件、電機設備。 

型號316:繼304之後,第二個得到最廣泛應用的食品級不鏽鋼,成分為18/10(18%鉻+10%鎳),添加元素使其獲得一種抗腐蝕的特殊結構。

比304具有更好的抗氯化物腐蝕能力,主要用於食品工業和外科手術器材。

價格也較昂貴,一些高價的鍋具會使用此材質。 

型號316 L:低碳故更耐蝕、易熱處理,產品如:化學加工設備、核能發電機、冷凍劑儲槽。

型號321:添加了鈦元素降低了材料焊縫鏽蝕的風險,性能類似304,適於焊接設備、蒸氣管、航空零件。

型號347:添加安定化元素鈮,適於焊接航空器具零件及化學設備。

 

       400系列  [肥粒鐵和馬氏體不鏽鋼,不含鎳]  食用級   

型號408:耐熱性好,弱抗腐蝕性,為11/8(11%鉻+8%鎳)。

型號409:通常用作汽車排氣管,屬肥粒鐵不鏽鋼(鉻鋼),適於焊接,成本較低汽車排氣管、石油設備。

型號410:馬氏體(高強度鉻鋼),耐磨性好,抗腐蝕性較差,有磁性。用途有軸承、醫療用具及刀具等。

型號416:添加了硫改善了材料的加工性能。

型號420:含較高碳,硬度、強度更高,不含鎳可以避免肌膚過敏,通常用於醫療用手術刀,屬於醫療級。又稱刃具級馬氏體不鏽鋼,類似布氏不鏽鋼。

這種最早的不鏽鋼,可以做的非常光亮,適於刀、彈簧、外科器具、剃刀切頭、閥。 

型號430:肥粒鐵不鏽鋼,成分為18/0(16~18 %鉻,不含鎳)含碳量低

此類不銹鋼具有磁性,可用磁鐵吸附。價格較低,常用作餐具、家具用品扣接件

有良好的成型性,但耐溫性和抗腐蝕性較差,一般表面可經由熱處理硬化、增加強度防鏽。

用菜瓜布刷洗一段時間,之後用衛生紙擦試,衛生紙會黑黑(鐵),塗層掉之後就易生鏽。 

型號434:含鉬故耐蝕性較430優良,適於餐具、雨刷、汽車裝璜。

型號440:高強度刃具鋼,含碳稍高,經過適當的熱處理後可以獲得較高屈服強度,硬度可以達到58HRC,

屬於最硬的不鏽鋼之列。最常見的應用例子就是「剃鬚刀片」。

  500系列 [耐熱鉻合金鋼]

  600系列 [馬氏體沉澱硬化不鏽鋼]

 

 

    如何分辨食用級與非食用級不鏽鋼?

1. 憑磁性無法準確辨識

200系列與300系列都是奧氏體不鏽鋼,因為鎳會消除鐵的磁性(但製程中可能產生弱磁性),

兩者都屬無磁性或極弱。而可製餐具的430則有明顯磁性。

2. 注意產地

通常大陸製的200系列不會列出數字編號,若為食用級則會特別寫出是304不鏽鋼。

價格太過便宜或產地不明的不鏽鋼餐具也不要買。

 

  304也有含錳嗎?

有,含量在2%以下。

網路上說不要用不銹鋼容器長時間承裝酸性或高鹽度物質(如牛奶可樂等),以免溶出重金屬。

但也有醫師說只要不是高濃度的強酸,都不會對不鏽鋼造成破壞。

因此,即便是濃縮的果汁、飲品、咖啡放入保溫杯中都是安全的。

 

 

 

不鏽鋼編號越高越好?

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都離不開不鏽鋼,舉凡便當盒、隨行杯和廚具等等,都有不鏽鋼的身影。但很多人卻不知道,不鏽鋼有200系列300系列400系列之分,並不是每一種都適合作為餐具,數字越大也不代表品質越好。在選購不鏽鋼餐具時,該怎麼挑選恰當的級別呢?不同編號的不鏽鋼又有什麼差別?

不鏽鋼是由多種金屬元素組成的合金,其中「鉻」是最重要的靈魂人物,因為它會於表面形成一層氧化鉻保護膜,達到防鏽效果。至少要含有11%的「鉻」,才稱得上是正港的「不鏽」鋼,具有不容易生鏽的特性。另一個主要角色是「鎳」,它是抗腐蝕的最佳材質。

依「鉻」、「鎳」兩大主角的比例不同,可將不鏽鋼分為200、300、400等系列。200系列不鏽鋼因含有較少貴桑桑的「鎳」元素,所以價格較低廉,也相對容易生鏽。300系列具有高含量的鉻、鎳,堅固耐用,是應用最廣的級別。400系列的成分範圍很廣,較難概括而論。

304、316不鏽鋼為餐具首選

若要選擇便當盒等餐具,304和316不鏽鋼是最適合的。

304不鏽鋼在台灣俗稱為「白鐵」,具良好抗腐蝕性,用途最廣,包括工業、家具裝飾行業和食品醫療行業。
316醫療級不鏽鋼,因為比304不鏽鋼多含有一種鉬(Mo)元素,所以更耐腐蝕、更堅固,價格也更高,
為用途第二廣泛的不鏽鋼。適於肥料生産設備、照相、食品工業、沿海設施。

如何用磁鐵分辨?
316不鏽鋼完全沒有磁性
304不鏽鋼則可能因為加工而有弱磁性,但不可能為強磁性。
因此,若磁鐵能吸住就是430,若感覺到微弱磁性就是304。

430不鏽鋼達食品級標準且價格較低,430不鏽鋼不含鎳,價格較304和316不鏽鋼低,常用於廚房用具、洗碗機及洗衣機的內層。不過它的抗腐蝕性不如304、316不鏽鋼,長期使用較易生鏽。430不鏽鋼擁有良好對於硝酸的抗蝕能力,在汽車飾件與相關零組件等領域上,該材料可謂應用得最多。分辨時可用磁鐵去吸器具的底部,若吸得住就是430不鏽鋼,吸不住就可能是304或316不鏽鋼。

 

200系列較易生鏽,但食藥署稱並無安全疑慮

有些傳聞認為200系列都是工業用不鏽鋼,作為餐具會釋放有毒物質,這是偏頗的觀念。200系列的抗腐蝕性雖不及304及316,但也並非全部都有害。食品藥物管理署官員表示,曾分別以200、300以及400系列的不鏽鋼容器進行溶出試驗,200系的不鏽鋼材質溶出情形與其他兩種並無差異因此200系列的不鏽鋼並不會因高溫或不耐一般食品酸鹼值而溶出有害物質。但201、202不鏽鋼因含錳成分高、鎳含量極低,防鏽效果差,因此很少作餐具用途,多為工業用,建議選購餐具時注意。

需要特別釐清的是,200系列的餐具並不會因為盛裝食物而溶出過多的「錳」金屬。依食藥署 101 年針對不同材質不鏽鋼錳之溶出試驗結果,若以 4%醋酸為溶媒(置於 60°C,30 分鐘)、200 系列鋼材錳溶出量最高為4.39 ppm(mg/kg)為例,喝一碗約200 g 湯品(以 200 系列不鏽鋼容器盛裝),僅攝取 0.88 mg錳,遠低於日常生活食用一碗糙米飯(以 80g 糙米計算)所攝取之錳(3.77 mg)。雖然網路上有許多關於200系列不鏽鋼的負面傳聞,但目前尚無科學證明它對人體有害,民眾不必太過擔心。

204Cu 不鏽鋼性能不輸304不鏽鋼

AISI 204Cu不鏽鋼在200系列中性能最強,適合作為便當盒等餐具。它的性能與304不鏽鋼十分接近,價格卻較為便宜,性價比頗高。堅固的204Cu不鏽鋼比304及430更不易產生刮傷及磨損,是304不鏽鋼的最佳替代品,也是優於430不鏽鋼的材質。204Cu不鏽鋼在台灣較少見,不過美國很多品牌會使用它製造便當盒等餐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龍1314 的頭像
    子龍1314

    MC子龍の雜物堆

    子龍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