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的淘金時期,很多人都帶著夢想和希望去淘金,其中就有一個年輕人不走尋常路,他在別人下礦的時候賣鏟子,最後淘金的人沒有淘到金,年輕人賣鏟子卻淘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這個故事很有意思!可能很多人也聽說過,但絕大部分人沒有實踐過!

 

面對風口,人人都想跟挖金礦大賺一筆,但總有一些人盲目的去追,導致失敗,直到負債累累。

我一個朋友B,正是瞄準口罩這個“風口”,在疫情最兇猛的時候投資了幾百W。一心想賺大錢的他,親眼見證了口罩從“印鈔機”變成“垃機”的全過程。

 

別盲目的去追風口,有時候賣鏟子的人比挖金礦的人更賺錢 - 壹讀

 

2月底B高價購進幾台口罩機,當時機器還沒安裝好,就有訂單找上門,如此“錢景”讓他興奮得睡不著覺。於是不惜成本的組織人手安排調機,試產,量產等事宜。


誰知新機器還是有不少的毛病,自己又不懂,師傅們只能照著說明書去弄,機器硬是折騰了6天,才勉強量產。但問題又來了,這時的熱熔布漲價了,還要現金拿貨,量少的還要排隊等,再等待2天后,熱熔布一下子漲到8W/噸。

最後B心一狠,高價也要拿貨,他對手下講“現在時間就是金錢,越早出貨賺的就越多”。

貨到後,不料機器毛病又來了,要么是牙輪不緊密,要么是走線熱合不好、不能準確將橡膠條送到位,導致廢品產生等等,來來回回折騰又浪費了不少時間,等一切準備好量產的時候。

此時有不少同行大資本進入,行業漸漸趨於飽和,口罩價格開始大幅下降,甚至到了不到1元的價格區間,熱熔布的價格也隨之下降。

不少同行開始打價格戰,B眼看國內銷不下去了,國外疫情爆發又讓他看到了機會,他想盡辦法找出口的單子。

嗯,出口單子是有,但大都是小單,大單連談判的機會都沒有,外商都找國內有資質的大廠合作(B這種半路出家建起來的小廠,人家都不想鳥他)

而且,小單也有不少“倒爺”存在,倒爺們壓價都很狠,除此之外貨款還要轉手,還要交稅,還需要辦理各種出口認證的批文等。

在跌跌撞撞中,B內外銷都不順利,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虧得一塌糊塗,現在他把設備賣了,剩下的原料也處理了,幾百W的投資只收回30W,這幾個月來他經歷了人生最大的挫折,一​​輩子的積蓄付之東流,還欠下一屁股債。

 

別盲目的去追風口,有時候賣鏟子的人比挖金礦的人更賺錢 - 壹讀_1

 

最後B總結出這幾點;

1、不要貿然進入到自己不熟悉的行業

尤其是大家已經熟知這個行業瘋狂賺錢時,說明市場已經飽和或開始走下坡,一定要謹慎進入,因為我們獲取的信息渠道有限,小白進場90%都會被套住。

2、一定要行業內的人員合夥做生意

3、要懂技術,更要懂那個行業的標準

4、銷路一定要是正常的銷售渠道,而不是緊急事件產生的渠道。

5、開車可以追風,做事業不能追風跟風的去追逐紅利,到頭來也只能淪為韭菜。

 

別盲目的去追風口,有時候賣鏟子的人比挖金礦的人更賺錢 - 壹讀_2

 

有句話說得好,當別人都去挖金礦的時候,穩賺不賠的一定是賣鏟子的人!為什麼?

 

就拿口罩這個“紅利”行業來說,其實風險最小、穩賺不賠的是那些服務商,因為辦口罩廠需要各種資質證件,且手續麻煩,當國內的證件都審批下來的時候,人們紛紛轉向出口,服務商辦出口證件又穩賺一波,賣設備的也是。

因此,在這個浮躁、人人都想一夜暴富的時代,做一個賣鏟子的人,往往比一股腦去追風口挖金礦更穩賺不賠!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一起再來看看當年的案例。

網約車大戰,誰穩賺不賠的賺錢?

網約車大戰,乘客超低價坐車,司機收入一般(即使高也是短暫的),但真正賺到紅利的是那些不起眼的舒適坐墊和汽車腰背靠枕,當年火的都脫銷。

外賣商戰中誰在賺錢?

外賣大戰,最賺錢不是餐館、不是外賣小哥,​​而是電動車行業。同理,電動車行業這個金礦咱普通人參與不了,那就去“賣鏟子”,做外賣餐飲盒。

之前我認識一個餐飲生意紅火的老闆,直接改行做起了外賣打包盒的生意,賺的輕鬆而且數額大。

短視頻風口下賺錢鏈條!

只要有人做短視頻這個行業,就一定會使用到工具支架、攝像設備、第三方軟件平台等。那麼,你給客戶提供優質的解決方案,這就是你賺錢的一把好鏟子。

思路對了才能決定出路

很多人只看到挖金子賺錢,但實際上又有多少人能夠真正地挖到金子?所以,人一定要具有逆向思維;

但凡去挖金子的人就需要工具,挖金子的前端市場需求很大,所以後面就必須得有“鏟子“供應。

而對於提供鏟子人來說,這個行業沒有什麼新聞效應,很少有人說賣鏟子好賺錢。

因此,默默無聞的“賣鏟子“,避開競爭,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就能創造出自己在這一個小領域裡的品牌,悶聲賺大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龍1314 的頭像
    子龍1314

    MC子龍の雜物堆

    子龍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