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多掙錢?

因為生活中90%的煩惱都可以用錢來解決啊。我們開始努力存錢,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卻總過的不如意。房子和孩子壓在肩頭喘不過氣。

沒錢,讓我們焦慮。

我們都知道有錢很重要,可是重點是怎麼才能有錢?有句話說得好,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有些人認識到財務自由的重要性,卻苦於找不到方法,每天勤勞努力的工作,卻發現,扣除房貸、車貸、信用卡還款之後,月收入難有剩餘。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和高收入差的不止是錢和運氣,更多的是思維以及行動。

過去20年錯過的發財機會

往前看20年,中國人有數十次鹹魚翻身,一夜暴富的機會,有人做過一個小統計:

1999年的時候,股票剛發行,很多人一夜之間成了百萬千萬富翁

2000年的時候,抄底網際網路和炒黃金的那群人,暴富了

2001年的時候,投資B股和買房的那群人,富了

2002年的時候,買個商鋪(=買房)的那群人,富了

2005年的時候,做電商的那部分人,抓住了風口,成了百萬富翁

2006年的時候,大牛市拉開了序幕,投資基金的人,找到了機會

2008年的時候,投資債市的人和2009年投資黃金的人,都富了

2013年的時候,網際網路金融火了,幾萬人都在躺著數錢

2016年的時候,比特幣沖了上來

2018年……

整體看下來,似乎在過去18年裡,買房是最穩妥且回報率最高的投資。是不是看上去很簡單?有錢咱就囤房就可以了!是也不是。

 

 

 

買房,一方面,時機很重要。如果你是在今年5月初買下丹東兩套房,你可能半個月就能經歷跳漲幾千塊的瘋狂。但是之前的三四年,這個地方還因為歷史地勢的原因,房子入住率非常低,甚至有了個“鬼城”的稱號。

房地產投資也不是閉著眼睛買買買,影響樓市的關鍵變量常常具有不確定性,特別是政府行為。如果預測不准,就會有方向性的誤判。

加深了槓桿的中國大媽們,就一直被各種詬病,總是入市晚,不停抬高房價的黑手,大媽們佔一方。

買房不是閉著眼睛,炒股更是,如果什麼都不懂,不去學習相關知識和技術,急著上車,那就很容易變成韭菜,之後的結果就是等著被收割吧。

那有人就會問了:那我們這些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又如何才能踏准時機呢?

致富全靠天上掉餡餅

沒本事炒房、炒股笑看風雲,那咱們就勤勤懇懇工作。

如果你2003年跟著馬雲、劉強東、馬化騰幹,幹到現在,也是大概率能夠套現上千萬,財務個小自由了;

 

 

 

如果小米上市的時候,你恰恰好是員工前1000名員工之一,那麼據內部廣泛流傳的說法:你可能也身家千萬了……

但是問題是,2003年的時候,我們這些小老百姓還在糾結去外企還是去國企或者是去考公務員,那幾位初創互聯網公司的大佬們我們可能還沒見過長啥樣的時候,十年之後的我們已經被拋棄了……

總之回過頭來看,處處是機會、處處是商機、處處是改變命運的轉折點。可當年那天,機會就在你家門口時,你還以為是雲淡風輕的普通日子,揮一揮手,就錯過了。

這時候,有些人歸納總結了,這就是命!跟王思聰含著金湯匙一個道理,有些人就有發財的命。是這樣的嗎?

再給大家講個故事:

姑娘小A在老家(三線城市),因為拆遷,分了幾百萬,想在郊區買一套別墅。她的爸爸想法是一定要全款付,說什麼有錢還貸款幹什麼,那就是給銀行打工,還要付利息。

要是換個有點理財思維的人,有這個資金,100萬先在老家市中心付個大平層的首付,再拿100萬到省會城市付個小二手房的首付,馬上出租用來還貸,還剩的錢做點穩健的投資理財,收益再還第一套房子貸款。這樣兩套房子,在兩個城市升值,又能來錢,還靈活。

一方面那個全款付的郊區別墅,看起來是資產,但那是自住房,不產生收益。平時要去超市電影院咖啡館,都得開車,無形中多花錢和時間,遠不及市區大平層方便。

這就是對於資產和負債理解的不同。而小A開始似乎從不懂這些。

其實理財是一步步積累的,而這件事情,與其說有很高的技術門檻,不如說,會更仰賴個人經驗和學習。所以,理財不要盲目跟風,需要有能承擔的風險意識,不同的人能看到的眼界和產品也不一樣。

 

不會理財的人,不願意積累知識,依賴別人的意見,盲目跟風,要么不敢下手,要么全款all in。

或者是兩眼一抹黑地就跟著去傳銷,去加入龐氏騙局,去炒樓花,去買“原始股”,去加入“消費返利”,去當中晉合夥人……因為當這些騙局許諾“高收益無風險”的時候,你難以辨別,因為你們並不知道什麼叫“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所以,說一千道一萬,要賺到錢,固然靠運氣、看機遇,但知識積累也同樣重要。沒有知識,即使天上掉下幾百萬,你的錢也很快會敗光。

成為有錢人的兩個步驟

成為富人這件事情,並不復雜。首先要認識到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並將其設定為目標;其次,了解一些簡單的原理,這些原理中學生其實也能學會。

第一點:樹立目標

很簡單,即要明確,我就不想一輩子打工,我就想要金錢為我服務。一定要誠實的面對金錢,這和“拜金主義”、“唯利是圖”完全是兩碼事。金錢只是個工具,他可以讓你更自由,而且創造財富的過程,也是在為社會創造價值。

第二點:學習原理

也很簡單,有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多結交有錢的朋友,並不是去攀附富人,而是學習致富的知識和機會。

中國人有句古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你身邊有很多富人,他們會讓你的目標和技巧都更為清晰,沒準也會帶你發現一些機會。

久而久之,恐怕你也窮不到哪裡去。而且你會發現,富人未必就比你聰明或勤奮,他們只是更有經驗罷了。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多花些時間學習關於金錢的知識。

花在學習理財知識上的時間,性價比可能是最高的,帶來的收益很直接。羅伯特清崎(《富爸爸,窮爸爸》系列書籍的主要作者)就特別積極參加各種研討班,書裡說他曾參加完一個研討會,就賺到200萬美金。

理財知識不一定能讓你踏對了每個財富爆發點,但能讓你踏對的概率高一些;知識並不一定讓你學到成為豪富的“屠龍術”,但會讓你更有能力保衛自己的財富,不至於被人忽悠就賠了身家。

去做,去堅持,你會看見一個不一樣的自己,比如從愛投資開始,一點一滴積累你的財富,你終會收穫收貨一個更好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子龍1314 的頭像
    子龍1314

    MC子龍の雜物堆

    子龍131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